揭秘铜箔金属表面处理的5大核心工艺,提升产品性能的关键步骤
微信号
wxid_9nbq66imej3y22
一、化学抛光:让铜箔表面“光可鉴人”
化学抛光是铜箔预处理的关键步骤。通过酸性溶液(如硫酸-双氧水体系)溶解表面微观凸起,可使粗糙度降低50%以上。例如,我们曾为某高端PCB客户定制抛光方案,处理后铜箔表面Ra值从0.8μm降至0.3μm,显著提高了后续镀层的结合力。
技术要点:需严格控制溶液浓度和温度——浓度过高易导致过腐蚀,温度波动会影响均匀性。我们的工程师会通过实时监测系统调整参数,确保稳定性。
二、电镀镍/金:抗氧化与焊接性的“黄金组合”
铜箔在空气中会迅速氧化生成Cu₂O(氧化亚铜),影响焊接性能。电镀镍(底层)和金(表层)是行业通用解决方案:
- 案例:某汽车传感器厂商的柔性电路板要求10年耐盐雾测试,我们采用脉冲电镀工艺,镍层厚度3μm+金层0.05μm,使盐雾测试通过率从70%提升至98%。
为什么选择脉冲电镀? 相比直流电镀,脉冲电流能减少“边缘效应”,让镀层更均匀(如图1所示)。
三、钝化处理:给铜箔穿上“隐形防护衣”
对于成本敏感且无需焊接的场景(如锂电池集流体),钝化处理是优选方案。通过苯并三唑(BTA)类钝化剂在铜表面形成致密保护膜,可延缓氧化6个月以上。
实际应用:某储能电池客户曾因铜箔氧化导致内阻上升10%,我们优化钝化液配方后(添加缓蚀剂),电池循环寿命延长了15%。
四、等离子清洗:环保高效的“微观清洁术”
传统清洗依赖化学溶剂,而等离子清洗利用高能离子轰击表面污染物(如油脂、氧化物),尤其适合超薄铜箔(≤6μm)。例如:
- 案例:某5G天线厂商的0.005mm超薄铜箔因残留油墨导致信号损耗增大。我们采用Ar/O₂混合气体等离子处理10分钟,剥离强度提升40%,且无废水排放。
五、微蚀刻粗化:增强附着力的“秘密武器”
在覆铜板(CCL)制造中,需要对铜面进行微蚀刻以增加比表面积。常见的过硫酸钠体系可形成蜂窝状结构(如图2),使树脂与铜的结合力提高3倍以上。
创新实践:针对高频高速PCB对低粗糙度的需求,我们开发了双氧水-有机酸微蚀工艺,将Rz值控制在1.2μm以内(传统工艺约2.5μm),降低了信号传输损耗。
:选对工艺组合=产品性能倍增器
不同应用场景需要匹配不同的处理方案——例如新能源电池侧重抗氧化性(钝化+镀镍),而高精密FPC则需要兼顾柔性和导电性(等离子清洗+脉冲镀金)。昆山挚诚精密依托200+成功案例数据库和ISO 13485医疗级管理体系,能为客户提供从工艺设计到量产落地的全链条支持。如果您有特殊需求(如超厚镀层或异形件处理),欢迎随时交流探讨!
*注:文中数据均来自实际项目测试报告;部分工艺名称已做简化以便理解*
TAG:铜箔金属表面处理方法,铜箔不良问题及解决方法,铜箔表面处理常见问题,铜箔joz,铜箔lme,铜箔表面处理工艺流程
微信号
wxid_9nbq66imej3y22